1. 脉诊:举、按、寻的操作,沉脉的临床意义

操作:

举:轻触皮肤(浮取),候表浅之气。

按:重压至筋骨(沉取),候深层之血。

寻:中等力度(中取),反复推移探查脉象特征。

沉脉临床意义:

主里证:病邪在脏腑(如寒积、水饮)。

分虚实:

沉而有力:里实(如痰瘀、积滞);

沉而无力:里虚(如气血亏虚、阳虚)。

2. 犊鼻穴

定位:膝前区,屈膝时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(即外膝眼)。

操作:直刺0.8~1.2寸,或向膝中斜刺,可灸。

主治:膝痛、关节痹痛、下肢痿痹。

3. 腹部指摩法

操作:

1. 患者仰卧,医者以食、中、无名指指腹贴于腹部;

2. 以腕关节带动手指,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摩动;

3. 力度轻柔均匀,频率约100次/分钟。

- 作用:调理脾胃、消食导滞、缓解腹胀便秘。

4. 抽搐(热极生风)的诊疗

临床表现:

高热(>39℃),四肢抽搐,角弓反张;

神昏谵语,牙关紧闭,舌红绛,苔黄燥,脉弦数。

治法:清热凉肝,熄风止痉。

处方:羚角钩藤汤(羚羊角、钩藤、桑叶、菊花、生地、白芍、川贝、竹茹、茯神、甘草)。

操作:

针刺:十宣点刺放血,泻刺人中、合谷、太冲;

中药:急煎频服,配合物理降温。

5. 按皮肤的特点及临床意义

特点:

触按皮肤温度、润燥、肿胀、弹性等。

意义:

温度:灼热为实热;冰凉为阳虚。

润燥:干燥为津伤;湿润为湿盛。

肿胀:按之凹陷为水肿;按之即起为气肿。

弹性差:提示津液大伤或久病虚损。

6. 导致疾病传播的因素

正虚邪盛:正气不足,病邪深入或扩散。

误治失治:错误治疗延误病情。

外感邪气性质:疫疠、风邪等易传变。

脏腑相关:如肝病传脾(乘克)。

生活失节:饮食劳倦加速传变。

7. 人参的功效、主治、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

功效:大补元气,补脾益肺,生津安神。

主治:

气虚欲脱(独参汤);

脾虚食少、肺虚喘咳;

津伤口渴、心悸失眠。

用法用量:

煎服3~9g(救脱可用15~30g);

研末吞服每次1~2g。

注意事项:

实证、热证慎用;

反藜芦,畏五灵脂;

服后忌萝卜、浓茶。

8. 镇肝熄风汤

功效:镇肝熄风,滋阴潜阳。

主治:肝阳上亢,气血逆乱(类中风)。

症见头晕目眩、肢体麻木、口眼歪斜、脉弦长有力。

药物组成:

怀牛膝、生赭石(各30g)为君;

生龙骨、生牡蛎、生龟板、生杭芍、玄参、天冬(各15g)为臣;

川楝子、生麦芽、茵陈(各6g)为佐;

甘草(4.5g)为使。

配伍意义:

牛膝引血下行,赭石降逆平冲;

龙牡龟板潜阳熄风;

茵陈、麦芽疏肝防郁;

芍药、玄参、天冬滋阴柔肝。

9. 月经过多(血热证)的治疗与选方

治法:清热凉血,固冲止血。

选方:

保阴煎(生地、熟地、黄芩、黄柏、白芍、山药、续断、甘草);

或 清经散(丹皮、地骨皮、白芍、熟地、青蒿、黄柏、茯苓)。

加减:

出血多:加地榆、茜草炭;

口干渴:加麦冬、石斛;

血块多:加蒲黄、三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