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实践操作题

1. 足三里定义及提插补法操作

- 定位:犊鼻穴下3寸,胫骨前嵴外1横指(中指同身寸)。

- 提插补法操作:

- 进针得气后,针尖稍向上(顺经脉循行方向);

- 重插轻提:缓慢用力下插(力度重、速度慢),迅速轻提(力度轻、速度快);

- 重复操作3 - 5次,频率约60次/分钟。

 

2. 右手寸口脉单按操作

- 步骤:

- 受检者掌心向上,手腕平放;

- 检查者以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分别置于寸、关、尺三部;

- 单按:单独用一指按压某一部(如关部),其余两指抬起;

- 体会脉位深浅、力度、脉形(浮沉迟数等)。

 

3. 腰阳关闪火罐法操作

- 步骤:

- 暴露腰阳关穴(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);

- 镊子夹95%酒精棉球,点燃后伸入罐内绕1 - 2圈(勿触罐口);

- 迅速抽出棉球,立即将罐扣于穴位(动作连贯);

- 留罐10 - 15分钟,皮肤呈紫红色为度。

 

4. 抹额法操作

- 步骤:

- 受术者仰卧,术者坐于其头侧;

- 双拇指指腹从印堂穴开始,沿眉弓向两侧太阳穴分抹;

- 力度轻柔均匀,重复10 - 15次(用于头痛、失眠)。

 

二、临床答辩题

1. 络脉的分类

- 十五别络:十二经脉 + 任督 + 脾之大络(主要分支,沟通表里经);

- 孙络:最细小分支(输布气血);

- 浮络:浅表可见(诊断价值,如青筋显露)。

 

2. 失神分类及临床意义

- 精亏神衰(虚证):

- 表现:目光呆滞、呼吸微弱、意识模糊;

- 意义:脏腑精气衰竭(重病危证)。

- 邪盛神乱(实证):

- 表现:神昏谵语、躁扰不宁;

- 意义:热入心包/痰蒙心神(急性实证)。

 

3. 气逆的症状与临床意义

脏腑:症状/临床意义 

肺气上逆:咳嗽、气喘 外感/痰饮阻肺 

胃气上逆:嗳气、呕吐、呃逆 寒热犯胃/食积 

肝气上逆:头痛、眩晕、呕血 肝郁化火/阳亢 

 

4. 薄荷的功效、主治、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

- 功效:疏散风热、清利头目、利咽透疹、疏肝行气。

- 主治:

- 风热感冒(配银花、连翘);

- 头痛目赤、咽喉肿痛;

- 麻疹不透(透疹)、肝郁胁痛。

- 用法用量:

- 煎服3 - 6g(后下,煎煮≤5分钟);

- 外用适量(捣敷或煎汁涂)。

- 使用注意:

- 体虚多汗者慎用;

- 哺乳期妇女忌用(减少乳汁)。

 

5. 肾藏精

- 生理功能:

- 贮藏先天之精(主生长发育:齿骨发);

- 受五脏六腑之精(主生殖:精液月经);

- 化生肾气(肾阴/肾阳,调节全身阴阳);

 

6. 小柴胡汤用人参的意义

- 核心作用:

- 扶正祛邪:和解少阳时防邪内陷(关键配伍);

- 益气生津:缓解往来寒热、口苦咽干;

- 补脾和中:减少黄芩、半夏的苦寒辛燥伤胃。
 

备考重点提示

1. 操作题:严格按步骤描述动作细节(如闪火罐"火不入罐"、单按"一指独压")。

2. 答辩题:

- 失神分类需区分虚/实;

- 气逆明确脏腑定位;

- 薄荷强调"后下"煎法。

- 肾藏精关联"主水、纳气"功能;

- 小柴胡汤人参体现"扶正达邪"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