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麻黄
- 性味归经:辛、微苦,温;归肺、膀胱经。
- 功效: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,利水消肿。
- 应用:风寒表实证(无汗),咳嗽气喘,风水水肿。
2. 桂枝
- 性味归经:辛、甘,温;归心、肺、膀胱经。
- 功效:发汗解肌,温通经脉,助阳化气。
- 应用:风寒感冒(有汗/无汗),寒凝血滞诸痛,痰饮水肿。
3. 细辛
- 性味归经:辛,温;归肺、肾、心经。
- 功效: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通窍,温肺化饮。
- 注意:有小毒,用量宜轻(煎服1-3g);反藜芦。
4. 五色中青色主什么
- 中医诊断学:青色主 寒证、气滞、血瘀、疼痛、惊风。
- 寒凝气滞:面色青灰
- 瘀血内阻:唇甲青紫
- 小儿惊风:眉间鼻柱发青
5. 少商穴定位和主治
- 定位:拇指桡侧,指甲角旁0.1寸。
- 主治:
① 咽喉肿痛、鼻衄;
② 高热、昏迷(点刺放血);
③ 癫狂。
6. 中脘穴舒张进针法演示
- 步骤:
1. 定位:前正中线,脐上4寸(胸剑联合至脐中中点)。
2. 消毒穴位及术者手指。
3. 押手动作:拇、食指绷紧穴位两侧皮肤,使局部舒张。
4. 刺手动作:持针快速刺入皮下,缓慢直刺0.5-1.5寸(避免伤及内脏)。
5. 行针得气后留针。
- 要点:用于腹部松弛处,减少疼痛并避免误伤脏器。
7. 小柴胡汤组成及主治
- 组成:柴胡、黄芩、人参、半夏、炙甘草、生姜、大枣。
- 主治:
- 少阳病:寒热往来,胸胁苦满,默默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。
- 妇人热入血室:经期外感,寒热发作。
8. 麻杏石甘汤主治功效
- 组成:麻黄、杏仁、石膏、炙甘草。
- 功效:辛凉宣肺,清热平喘。
- 主治:外感风邪,肺热壅咳证(咳喘、身热、口渴、苔薄黄)。
- 经典应用:肺炎、支气管炎属肺热者。
9. 津液的作用
- ① 滋润濡养:润泽皮毛、孔窍,滋养脏腑;
- ② 充养血脉:化生血液,调节血液浓度;
- ③ 调节阴阳:通过汗、尿排泄维持体温平衡;
- ④ 排泄废物:携带代谢浊物排出体外。
10. 脉诊寸关尺定位法
- 步骤:
1. 患者体位:坐位/仰卧位,手掌向上,腕下垫脉枕。
2. 布指:
- 先定关:以桡骨茎突为标记,其内侧为"关"部。
- 寸部:关前(腕侧)约1横指。
- 尺部:关后(肘侧)约1横指。
3. 指力分配:
- 三指呈弓形,指腹平贴桡动脉。
- 瘦人轻按(举),常人中等(寻),胖人重按(按)。
4. 分候脏腑:
- 左:寸(心)、关(肝)、尺(肾阴);
- 右:寸(肺)、关(脾)、尺(肾阳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