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
(需结合具体师承导师作答,以下为通用框架)
核心思想:强调“辨证论治为本,调和阴阳为纲”,注重脾胃为后天之本,善用经方化裁。
特色:如善治脾胃病,主张“升降相因,燥湿相济”;如针灸重视“得气为要,通调经络”;如用药精炼,忌盲目堆砌。
二、望舌操作(温馨提示:此为Ai生成,不够全面,具体以教科书上的操作标准为准!)
1. 准备:自然光线,患者伸舌自然、放松。
2. 顺序:先察舌质(颜色、形态),再观舌苔(厚薄、颜色、润燥),部位上先看舌尖,再看舌中及两侧,再看舌根,再看舌下脉络。
3. 要点:
- 舌质:淡红为常;红主热,淡白主虚寒;瘀斑主血瘀。
- 舌苔:薄白为常;黄苔主热,腻苔主湿;剥苔主阴伤。
4. 记录:如实描述舌象(如“舌红苔黄腻”)。
三、脉诊操作
1. 体位:患者前臂平放,手腕垫脉枕。
2. 布指:医者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按寸、关、尺三部,疏密依患者体型调整。
3. 运指:
- 举(轻取)、按(重取)、寻(中取)探脉位深浅;
- 总按(三指同压)与单按(单指重点)结合。
4. 时长:每侧不少于1分钟,辨脉象要素(位、数、形、势)。
四、足三里、合谷的定位主治与经络归属
足三里: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外1横指,主治胃痛、呕吐、腹胀,为强壮保健要穴,属足阳明胃经;
合谷:手背第1、2掌骨间,平第2掌骨中点,主治头痛、牙痛、面瘫,清热解表,属手阳明大肠经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: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,了解更多考试资讯。
五、阴阳学说的内容及应用
内容:阴阳对立、互根、消长、转化,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。
应用:
- 辨证:表/热/实属阳,里/寒/虚属阴;
- 治疗:“寒者热之”(阴病治阳),“热者寒之”(阳病治阴);
- 针灸:补泻手法(如“烧山火”补阳,“透天凉”泻阴)。
六、命门穴定位主治及针灸操作
- 定位: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- 主治:腰痛、遗精、阳痿;月经不调;五更泄泻(肾阳虚衰)。
- 操作:1. 直刺0.5 - 1寸,局部酸胀感;2. 可灸(艾条温和灸10 - 15分钟)。
七、温针灸操作
1. 针刺得气后留针;
2. 取1.5 - 2cm艾段插于针尾;
3. 点燃艾段下端,待其自燃(防烫伤皮肤);
4. 燃尽后去灰,出针。
适用:寒湿痹痛、虚寒性腹痛。
八、滞针的处理方式
1. 放松:嘱患者放松肌肉,勿紧张;
2. 按摩:在针刺周围轻柔按摩;
3. 反向捻转:轻微反向捻转针身;
4. 加刺:在附近加刺一针以缓解痉挛;
5. 禁用:不可强行拔针!
九、急救穴位与操作(该题Ai答的不全,但考试一般会给出具体的病证让你选急救穴,如中风可选择水沟、内关、十二井穴、委中、尺泽、极泉,十宣等。具体需以教科书为准。)
- 水沟(人中):
- 定位:鼻唇沟上1/3与下2/3交点。
- 操作:向上斜刺0.3 - 0.5寸,强刺激(用于昏厥、中风)。
- 内关:
- 定位:腕横纹上2寸,两筋之间。
- 操作:直刺0.5 - 1寸,捻转泻法(用于心悸、胸痛)。
十、黄芪的药效与使用禁忌
- 功效:补气升阳,固表止汗,利水消肿,托毒生肌。
- 禁忌:表实邪盛(如外感初起无汗);气滞湿阻(腹胀、苔厚腻);阴虚阳亢(潮热、舌红少苔);痈疽初起毒盛。
十一、阳和汤的组成、主治、功效
- 组成:熟地30g、肉桂3g、麻黄2g、鹿角胶9g、白芥子6g、姜炭2g、生甘草3g。
- 主治:阴疽(如贴骨疽、流注),症见漫肿无头、皮色不变。
- 功效:温阳补血,散寒通滞。
十二、四物汤的组成和主治病症
- 组成:熟地12g、当归9g、白芍9g、川芎6g。
- 主治:血虚证(面色萎黄、头晕心悸);月经不调(量少、经闭、痛经);冲任虚损(胎动不安)。
十三、胃痛、反酸、舌红苔黄腻的诊断辨证与方剂(该题题目不全,考试会给出具体的病情,辨证选方一般需严格按教材来选。我记得我当时考试时胃痛应该是七个证型,舌红苔黄腻一般应辨为湿热伤中证,选方清中汤加减。该题ai答的也不太准确。)
- 诊断:胃痛(肝胃郁热证)。
- 辨证:
- 舌红苔黄腻 → 湿热内蕴;
- 反酸 → 肝火犯胃,胃气上逆。
- 方剂:左金丸(黄连:吴茱萸 = 6:1)合化肝煎加减。
十四、治未病的意义
- 未病先防:调摄精神、锻炼身体、避邪气(如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”)。
- 既病防变:早期干预防传变(如“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,当先实脾”)。
- 愈后防复:调理体质防复发(如热病后忌食辛辣)。
十五、治疗脾胃病的思路
1. 辨证纲领:
- 虚实:脾多虚(气/阳),胃多实(积滞、湿热)。
2. 治法:
- 脾虚:健脾益气(四君子汤);
- 胃滞:消食导滞(保和丸);
- 湿热:清热化湿(连朴饮)。
3. 调护:饮食有节,忌生冷油腻。
十六、弦脉的意义
- 脉象:端直以长,如按琴弦。
- 主病:
- 肝胆病(胁痛、郁证);
- 疼痛(气滞血瘀);
- 痰饮(水饮内停);
- 疟疾(寒热往来)。
十七、断针的处理方式
1. 镇静:嘱患者勿动,保持体位;
2. 暴露:若针体外露,用镊子夹出;
3. 深部断针:X线定位,手术取出;密切观察,防移位伤内脏。
十八、当归的功效与使用禁忌
- 功效: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- 禁忌:
- 湿盛中满(腹胀、便溏);
- 月经过多(活血动血);
- 孕妇慎用(尤其孕早期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