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站: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
水鼓:腹部按之如囊裹水,按之凹陷,放手后缓慢恢复,移动性浊音阳性,多伴下肢水肿、小便不利。
气鼓:腹部按之膨满,叩之如鼓,无明显凹陷或凹陷即起,移动性浊音阴性,常伴嗳气、矢气后稍舒。
评分标准(5分):区分按诊特点(2分)、伴随症状(2分)、移动性浊音描述(1分)。
2. 悬钟定位和主治
定位:在小腿外侧,外踝尖上3寸,腓骨前缘。
主治:①中风后遗症、下肢痿痹、脚气;②颈项强痛、偏头痛、咽喉肿痛;③痴呆、癫痫。
评分标准(5分):定位描述准确(2分),主治至少答3项(3分,每项1分)。
3. 手三里定位和主治
定位:在前臂,肘横纹下2寸,阳溪与曲池连线上。
主治:①手臂无力、上肢不遂、肘臂疼痛;②腹痛、腹泻;③齿痛、颊肿。
评分标准(5分):定位准确(2分),主治至少答3项(3分,每项1分)。
4. 胁痛3天问诊
①疼痛性质(胀痛、刺痛、隐痛等)、程度、放射痛;②诱因(饮食、情志、劳累等);③伴随症状(口苦、恶心、发热、黄疸、嗳气等);④既往病史(肝病、胆道疾病等);⑤诊治经过(用药、检查等)。
评分标准(5分):核心症状(1分)、诱因与伴随症状(2分)、既往史与诊治(2分),遗漏关键信息酌情扣分。
第二站: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
肺主呼吸,吸入自然界清气,是气的生成与运行的基础(“气之本”);肾主纳气,摄纳肺吸入的清气,维持呼吸深度,防止呼吸表浅(“气之根”)。两者协同维持正常呼吸功能。
评分标准(5分):肺的作用(2分)、肾的作用(2分)、协同关系(1分)。
2. 引经药及作用
引经药指能引导其他药物直达病所的药物。作用:①增强药效(使药物集中于病位);②减少药物对其他部位的不良反应。如太阳经病用羌活,阳明经病用白芷。
评分标准(5分):定义(2分)、作用(2分)、举例(1分)。
3. 犀角地黄汤组成功用
组成:犀角(现多用水牛角代)、生地黄、芍药、牡丹皮。
功用:清热解毒,凉血散瘀。主治热入血分证(高热、吐血、衄血、斑疹紫暗等)。
评分标准(5分):组成(2分,漏1味扣0.5分)、功用(2分)、主治特点(1分)。
4. 气阴耗伤肺痨的病因病机治法方剂
病因病机:禀赋不足、久病体虚,肺气耗伤,肺阴亦损,虫蚀肺叶,肺失宣降。
治法:益气养阴,杀虫止咳。
方剂: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。
评分标准(5分):病因病机(2分)、治法(1分)、方剂(2分)。
5. 哮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型
病因病机:外邪侵袭、饮食不当、情志失调、体虚病后,致痰伏于肺,遇诱因引动,痰气搏结,气道挛急。
证候分型:①发作期:冷哮、热哮、寒包热哮、风痰哮、虚哮;②缓解期:肺脾气虚、肺肾两虚。
评分标准(5分):病因病机核心(2分)、发作期(2分,至少3型)、缓解期(1分)。
6. 案例分析:鼻衄胃热玉女煎
辨证:胃热炽盛证。
症状:鼻衄量多,色鲜红,伴口臭、便秘、舌红苔黄、脉数。
治法:清胃泻火,凉血止血。
方剂:玉女煎加减(石膏、知母、生地黄、麦冬、牛膝,可加白茅根、藕节)。
评分标准(10分):辨证(2分)、症状匹配(3分)、治法(2分)、方剂及加减(3分)。
位置:左乳下第四、五肋间,乳头下稍内侧,即心尖搏动处。
按诊内容:搏动强弱、频率、节律、有无歇止,正常为动而不紧、缓而不怠,节律均匀。
意义:了解宗气盛衰,如搏动微弱为宗气不足,亢进为邪热亢盛,歇止为心气衰。
评分标准(5分):位置(1分)、按诊内容(2分)、临床意义(2分)。
2. 肩井穴的定位和操作
定位:在肩胛区,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。
操作:直刺0.5~0.8寸,深部为肺尖,忌深刺;可灸。
评分标准(5分):定位(2分)、操作深度(2分)、注意事项(1分)。
3. 印堂的定位和针刺操作注意事项
定位:在头部,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。
注意事项:提捏局部皮肤,平刺0.3~0.5寸,不宜深刺、捻转幅度过大,禁灸。
评分标准(5分):定位(2分)、针刺角度深度(2分)、禁忌(1分)。
4. 口眼歪斜的问诊
①起病缓急、诱因(吹风、受凉、劳累等);②症状细节(单侧/双侧,闭眼、鼓腮、露齿是否受限,有无流涎、味觉异常);③伴随症状(头痛、耳后疼痛、肢体麻木等);④既往病史(中风、面瘫史等)。
评分标准(5分):起病与诱因(1分)、核心症状细节(2分)、伴随症状与病史(2分)。
第二站: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
组成:半夏、黄芩、干姜、人参、黄连、大枣、甘草。
功用:寒热平调,消痞散结。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(心下痞满、呕吐、肠鸣下利)。
评分标准(5分):组成(2分,漏1味扣0.5分)、功用(2分)、主治(1分)。
2. 风寒咳嗽和风寒感冒的区别用药
区别:风寒咳嗽以咳嗽为主症,伴咽痒、痰白稀,无明显恶寒发热;风寒感冒以恶寒发热、鼻塞流涕为主,咳嗽较轻。
用药:风寒咳嗽用三拗汤合止嗽散;风寒感冒用荆防败毒散或麻黄汤。
评分标准(5分):症状区别(3分)、用药(2分,各1分)。
3. 自汗和盗汗鉴别
自汗:清醒时不因劳动而常出汗,动则加重,多属气虚、阳虚。
盗汗:睡时汗出,醒后汗止,多属阴虚。
评分标准(5分):出汗时间与诱因(3分)、病机(2分)。
4. 六淫邪气及致病特点
六淫: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。
致病特点:①外感性;②季节性;③地域性;④相兼性;⑤转化性。
评分标准(5分):定义(1分)、5个特点(4分,漏1个扣1分)。
5. 腰痛的辨证论治
①寒湿腰痛:腰部冷痛重着,遇寒加重,用甘姜苓术汤;②湿热腰痛:腰部灼热疼痛,遇热加重,用四妙丸;③瘀血腰痛:腰部刺痛,固定不移,用身痛逐瘀汤;④肾虚腰痛:腰部酸软,喜按喜揉,肾阳虚用右归丸,肾阴虚用左归丸。
评分标准(5分):4型辨证(各1分),至少3型对应方剂(2分)。
6. 头痛和眩晕的区别
头痛: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,可伴头晕,病位在头(外感或内伤)。
眩晕:以头晕目眩、视物旋转为主要症状,可伴头痛,病位多与肝、脾、肾相关。
评分标准(5分):核心症状(3分)、病位特点(2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