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肝与肾的关系?
又称“肝肾同源”或“乙癸同源”(以天干配五行,肝属乙木,肾属癸水,故称),
主要表现于精血同源、藏泄互用及阴阳互资三个方面。
①.精血同源
肝藏血,肾藏精。血的化生,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;肾中精气的充盛,亦有赖于血
液的滋养。精血同源于水谷精微,又互生互化,称为“精血同源”。
②.藏泄互用
肝气疏泄可使肾气开阖有度,肾气闭藏可防止精气妄泻。疏泄与封藏调节着女子的排
卵、月经来潮和男子的排精功能。
③.阴阳互资
肝属木,肾属水,水能生木。肾阴滋养肝阴,共同制约肝阳,则肝阳不亢;肾阳资助 肝阳,共同温煦肝脉,可防肝脉寒滞。肾阴不足常可引起肝阴不足,阴不制阳而导致肝阳上亢,称为“水不涵木”;如肝阴不足,亦可导致肾阴亏虚,从而导致相火上亢。另外, 肝火太盛亦可下劫肾阴,从而形成肾阴不足病证。
2.大黄的性能,功效、应用,用法用量,以及注意事项是什么?
【性能】苦,寒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、心包经。
【功效】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,逐瘀通经。
【应用】
①积滞便秘。为治疗积滞便秘要药,尤宜实热便秘。
②血热吐衄,目赤咽肿。
③热毒疮疡,烧烫伤。
④瘀血诸证。
⑤湿热痢疾、黄疸、淋证。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5~15g。外用适量。
【使用注意】本品为峻烈攻下之品,易伤正气,如非实证,不宜妄用;脾胃虚弱者慎
用;其性沉降,且善活血祛瘀,故妇女怀孕、月经期、哺乳期应忌用。
3.小柴胡汤用法、功效、主治、组方原则、配伍意义?
【组成】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炙,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
【用法】水煎服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。
【功用】和解少阳。
【主治】
①.伤寒少阳证。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默默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,口苦,咽干,目
眩,舌苔薄白,脉弦者。
②.热入血室证。妇人伤寒,经水适断,寒热发作有时。
③.黄疸、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。
【配伍意义】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。邪在表者,当从汗解;邪入里者,则当吐下。
今邪既不在表,又不在里,而在表里之间,则非汗、吐、下所宜,故惟宜和解之法。方以
入肝胆经的柴胡为君,轻清升散,疏透少阳之邪,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,使少阳之邪得以 疏散。苦寒之黄芩为臣,清泄少阳之热。佐以半夏、生姜和胃降逆止呕;人参、大枣益气 健脾,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,二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,俾正气旺盛,则邪无内向之机。 炙甘草助参、枣扶正,且能调和诸药,为佐使。诸药合用,以和解少阳为主,兼和胃气, 使邪气得解,枢机得利,胃气调和,则诸症自除。
4.喘证的诊断要点是什么?
①以喘促短气,呼吸困难,甚至张口抬肩,鼻翼扇动,不能平卧,口唇发绀为特征。
②可有慢性咳嗽、哮病、肺痨、心悸等病史,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。
5.清气在下则生飧泄,浊气在上则生瞋胀
清阳之气积于下而不升,就会发生泄泻的病;浊阴之气居上而不降,就会发生胀满的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