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“同病异治”与“异病同治”的区别是什么?
答:中医认为,同一种疾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,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出现相同的证,因此,在临床治疗中往往采取“同病异治”或“异病同治”的方法。“同病异治”,指同一种疾病,因发病的时间、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,或处于不同的发展 阶段,所表现的证不同,治法就各异。“异病同治”,指不同的疾病,在其发展过程中,出 现了相同的病机,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。中医治病重在“证”的区别。所谓 “证同治亦同,证异治亦异”,即是“同病异治”或“异病同治”的依据。
2.麻黄的功效、应用、用法用量、使用注意是什么?
【性能】辛、微苦,温。归肺、膀胱经。
【功效】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,利水消肿。
【应用】
(1)风寒感冒。发汗力强,为发汗解表要药。多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。每与桂枝相须
为用。
(2)咳嗽气喘。宣肺平喘作用强。为肺气壅遏所致喘咳要药。
(3)风水水肿。
此外,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,也可用治风寒痹证、阴疽、痰核。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2~9g。发汗解表宜生用,止咳平喘多炙用。
【使用注意】本品发汗宣肺力强,凡表虚自汗、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。
3.麻黄汤用法、功效、主治、组方原则、配伍意义?
【组成】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七十个 甘草炙,一两
【用法】水煎服,温覆取微汗。
【功用】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。
【主治】外感风寒表实证。恶寒发热,头身疼痛,无汗而喘,舌苔薄白,脉浮紧。
【配伍意义】本证由风寒束表,卫阳被遏,营阴郁滞,腠理闭塞,经脉不通,肺气失
宣所致。治宜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。方中麻黄为君,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。桂枝为臣,解
肌发表,温通经脉,既助麻黄发汗解表,又可畅行营阴以解诸痛。杏仁为佐,降利肺气,与麻黄配伍,一宣一降,以恢复肺气之宣降,加强止咳平喘之功。甘草为佐使,既可调和
麻、杏之宣降,又能缓和麻、桂相合之峻烈,以防麻、桂发汗太过而耗伤正气。四药配
伍,表寒得散,营卫得通,肺气得宣,诸症可愈。
4.感冒与风温早期的鉴别?
感冒特别是风热感冒与风温初起颇为相似,但风温病势急骤,寒战发热甚至高热,汗
出后热虽暂降,但脉数不静,身热旋即复起,咳嗽胸痛,头痛较剧,甚至出现神志昏迷、
惊厥、谵妄等传变入里的证候。而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,病势轻,不传变,服解表
药后,多能汗出热退,脉静身凉,病程短,预后良好。
5.头痛的治法以及主穴和配穴?
治法 :调和气血,通络止痛。主穴:百会、太阳、风池、阿是穴、合谷。
配穴:太阳头痛配天柱、后溪、昆仑;阳明头痛配印堂、内庭;少阳头痛配率谷、外
关、足临泣;厥阴头痛配四神聪、太冲、内关。风寒头痛配风门、列缺;风热头痛配曲
池、大椎;风湿头痛配头维、阴陵泉;肝阳上亢头痛配太溪、太冲;痰浊头痛配中脘、丰
隆;瘀血头痛配血海、膈俞;血虚头痛配脾俞、足三里。
方义:局部取百会、太阳、风池、阿是穴,可疏导头部经气;且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,功能祛风活血,通络止痛;合谷为行气止痛要穴,善治头面诸疾,诸穴合用共奏通经活络止痛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