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证日期:2025年8月26日
公证地点:四川省成都市律政公证处
学员:赖同学

工作地:四川成都

职业:学生

基础情况:零基础

师承学习科目:倾向内科

所报班型:传统医学中医师承无忧班(三年)

学习中医的初衷:
 
我学中医的初衷是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减轻他人的病痛,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。看到病人在精心治疗下恢复健康,会让我感到无比的满足和自豪。同时,也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,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幼时记忆里,总萦绕着外公药房中那股复杂的气息——甘草的微甜、黄连的清苦、艾灸的烟熏,交织成一种奇异的芬芳。彼时不解其妙,只觉那满架医书与排列整齐的铜人模型,构成了一个神秘而庄严的世界。直至那年祖母久咳不愈,西医束手,外公取出泛黄的《温病条辨》,勾画数味草药,三剂而愈。我仰头望着他捻须微笑的从容,心中某种子悄然萌芽:这门古老学问里,藏着怎样动人的智慧?

年岁稍长,翻阅《黄帝内经》,开篇“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”如晨钟暮鼓,敲醒懵懂心智。中医绝非仅是草木金石之堆砌,其背后贯通着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宇宙观,是“天人相应”的宏大叙事,是“治未病”的先见之明。它教人敬畏生命本身的节律与尊严,而非仅视人体为待修理的机械。这种将人置于自然韵律中整体关照的哲学,与现代医学机械论分庭抗礼,却互补共生,为我打开了理解生命的一扇新奇大门。

然而,触动我最深的,是中医特有的“医者意也”的温度。张仲景“感往昔之沦丧,伤横夭之莫救”而著《伤寒论》,孙思邈《大医精诚》中“凡大医治病,必当安神定志,无欲无求,先发大慈恻隐之心”的箴言,无不昭示着医道与人道的水乳交融。中医诊疾,讲究“望闻问切”,医者须凝神静气,于细微处察知整体,这不仅是技术的锤炼,更是心性的修行。它要求医者以悲悯之心去倾听、去触摸、去共情,在药石针艾之外,构建起一种基于信任与关怀的疗愈关系。这种源自古老仁心仁术的温暖,恰是冰冷器械与精确数据难以全然替代的文明温度。

我渐明,学习中医,于我而言,并非仅是择一业、习一技那般简单。它是一次向文化根脉的溯源之旅,一场对生命观、自然观的重新发现,更是一份对“为生民立命”之古老理想的当代承续。在全球化与科技狂奔的时代,人类的病痛虽因时而变,但对健康之渴望、对生命之关怀亘古如新。中医以其独特的视角与智慧,无疑能为应对现代健康挑战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与实践方案。

于是,那份源于童年药香的朦胧好奇,历经经典的淬炼与先贤精神的感召,终沉淀为一份清晰的初衷:愿深入这座伟大的宝库,不仅习其术,更要明其道、承其魂;以期未来能以一技之长服务他人,更愿成为这千年医道的一粒微火,参与其与现代社会的对话与创新,让古老智慧的长明灯,继续温暖当下每一个需要照亮的生命角落。
 

跟师城市:泸州